肺腺癌靶向药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与临床实践指南
肺腺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最常见的病理亚型,约50%的患者携带可靶向驱动基因突变(如EGFR、ALK、ROS1等)。靶向治疗凭借“精准杀伤肿瘤细胞、副作用轻、疗效显著”的优势,已成为驱动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,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(
肺腺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最常见的病理亚型,约50%的患者携带可靶向驱动基因突变(如EGFR、ALK、ROS1等)。靶向治疗凭借“精准杀伤肿瘤细胞、副作用轻、疗效显著”的优势,已成为驱动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,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(
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癌症类型,其中小细胞肺癌(SCLC)由于进展迅速、治疗选择有限,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。而携带 ROS1 融合的小细胞肺癌更是罕见中的罕见,此前甚至没有相关文献报道。今天要分享的,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一位 70 岁阿姨
大家好,我是王芳军医生。靶向治疗作为肺癌、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,凭借其精准打击癌细胞、副作用较小的优势,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。然而,耐药性是靶向治疗无法回避的挑战——多数患者在用药6个月至2年后会出现耐药,导致肿瘤进展或转移。若能早期识别耐药信号并
胃癌、肠癌大家都常听说,但是还有一种可以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的肿瘤,也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腹痛,如腹胀、便血、进食后呕吐等症状,这种实体肿瘤还会像“变色龙”一样,游走在良性与恶性之间,在所有年龄段均可患病,50~65岁达到发病高峰[1]——就是胃肠道间质瘤(G